logo.png
政府信息公开

洪洞县:“四好四解”激活示范创建驱动力

近年来,洪洞县举全县之力,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洪洞新路径,通过“谋好工作思路、绘好产业蓝图、聚好纵向合力、用好特色资源”四种方法,有效解决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“发展方向、发展什么、谁来管理、落地见效”的问题,谱写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。2022年,累计投入示范创建项目类资金3200万元,倾力打造了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。

谋好工作思路,解决“发展方向”的问题

整体统筹,全县一盘棋。洪洞县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前期工作,结合示范创建村实际,委托高端专业设计公司分析制定各村示范创建方案,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依,稳步推进。细处着眼,体现精准定位。辛村镇石南村依托富硒土壤优势,按照《2021—2025年洪洞县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》,确定了“1415”总体发展思路:锚定“发展功能农业,打造华夏硒谷”目标,突出服务富硒小镇建设、科技创新支撑、富硒品牌培育、电商平台销售四个重点,精心打造了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园和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区、农产品种植区、畜禽水产养殖区、康养区、汾河景观休闲区“一园五区”,用“有解思维”破解了发展难题。

绘好产业蓝图,解决“发展什么”的问题

紧盯富硒功能产业,助推村强民富。石南村围绕“种植—加工—销售”打造富硒全链条发展。一是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成立富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探索“合作社+公司+农户”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,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控股运营,打造“一园五区”。二是突出品种优良和产业规模化,打造“1+N”富硒种养产业体系。通过土地流转,集中连片种植富硒农作物1000余亩,其中集体流转586亩,带动种植500余亩。以富硒小麦、糯玉米为主导,瞄准“单品冠军”产品打造,带动富硒杂粮、蔬菜、林果等特色产业发展。三是建设标准化生产线,年加工即食糯玉米300万穗、黑小麦60万斤,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450余万元。申请“尧月楼”品牌专利,研发农产品深加工,开发出富硒功能农产品20余种。四是依托县电子商务平台和“华夏硒谷”乡村e镇项目,通过“互联网+”的模式,全力打造富硒产品展示中心、销售平台等,畅通线上销售渠道。

依托红薯“小产业”做成增收“大文章”。杨岳村红薯品优质高,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。2022年,一是建成了储藏窖和粉条加工厂,实现100万斤红薯错季销售及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,总产值将提高100万元左右,实现经济收入翻一番。二是配套建设红薯育苗基地、电商服务站等,通过网络直播销售,打通直销渠道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三是立足红薯产业,打响“特优”牌。成功举办五届洪洞红薯文化节,借助电商平台、红薯经销商等,实现与全国市场接轨,形成了红薯生产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。

聚好纵向合力,解决“谁来管理”的问题

抓推进,加快项目进度。示范村创建以来,洪洞县成立工作专班,县级领导负总责,部门干部常调度,镇村干部勤监管。紧扣规划时间图,倒排工期,推进落实项目。县领导多次实地督导检查,适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,打通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。抓实效,多方发力提高施工效率。一方面县级分管领导、农业农村局、乡村振兴局、规划公司、施工方、村级干部等,现场跟踪,根据施工情况不断优化方案,修订规划效果图,将实施举措落实落细。另一方面利用专项微信群,一天一调度,自下而上,逐级上报,实时呈现施工现状,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。

用好特色资源,解决“落地见效”的问题

整合传统资源,实现独特魅力。秦壁村依托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,打响“晋乡秦壁”区域公共品牌。一是智能化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和农业产业园,整合现有资源,建设研学教育、农业示范、农业休闲、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等四大基地。二是设计秦壁地标“向前葱”logo,建设村史馆、文化墙、文明实践中心、农家书屋、文化广场等,作为群众的休憩地、农旅文旅的打卡地,讲好讲活秦壁故事。三是多措并举促增收。通过产业融合发展,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;通过技能培训,帮助农民变主播,借助互联网东风增收入。2022年,秦壁村人均收入1.8万元,村集体年收入增至100万元,吸纳农户务工525人次,增加工资性收入110万元。2022年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授予秦壁村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称号。

凭借旅游资源,推进农旅融合。兴唐寺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示范新业态,以“康养服务综合体+山泉水产业”双轮驱动,助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。一是积极盘活土地资源,打造中镇兴唐文化园,引进投资6000万元,打造了总投资2.2亿元、占地约216亩的康养旅游服务基地。完工开放后,年游客量可达30万人次,带动就业100余人,村民户均可增收1500元,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突破100万元。二是与村发公司积极对接,深度合作,初步形成一条山中采摘、自行销售的产业链,并联合山西师范大学进行“康养农副食品”研发,推动野山珍开发销售,让山珍产业既有高产出,也有高质量。三是依托兴唐寺乡“2035”品牌,筹措资金200余万元,以合作社为龙头,成立兴唐振兴发展有限公司(村集体独资企业),打造全自动生产线,建成后,可年产瓶装水360万瓶,桶装水36万桶,预计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以上,实现集体经济再壮大,再提质。


  

主办单位: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 © 版权所有 

承办单位:临汾市政府信息化中心  

晋ICP备05003731号 网站标识码:1410000039  

涉密文件严禁上网

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