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单位: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© 版权所有
承办单位:临汾市政府信息化中心
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:1410000039
涉密文件严禁上网
近年来,古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,始终将财政衔接资金作为大力发展“核桃+”特色农业产业、集体经济壮大提质的“主引擎”,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“牛鼻子”,把项目库建设作为衔接乡村振兴重要任务,强化项目前期谋划、优化项目全流程监管、深化项目资产管理运行,确保了各类财政衔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古县以“四化”的工作思路抓好项目管理的全过程,高效推进项目谋划、问效,实现全过程建管无盲区。
制度化——一办法全管用。坚持规划先行,制定《古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项目管理办法》,从资金使用、项目实施、监督管理等方面为规范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,对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,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有章可循,有规可依。今年整合中央和省市县衔接资金7107.9万元,严格对照项目管理办法,通过“自下而上”审核,党政主要领导、项目主管单位、乡镇实地调研把关,注重整体性、综合性项目谋划,及时安排重点项目93个,支持“核桃+连翘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、基础设施巩固提升等。
流程化——全过程精准指导。年初制定《古县衔接乡村振兴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指导手册》和《古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建设流程图》,先后组织培训部门、乡镇业务骨干和驻村选派干部50余人,对包括政策要求、使用范围、负面清单在内的具体要求,以及项目实施前、实施中、实施后三个阶段的时序进度、工作要求等进行流程化指导,确保做到早批复、早实施、早落地、早见效。
规范化——精准管理项目。制定完善一项一档资料清单,各项目实施主体参照清单建立“一项目一档案”,让项目建设全过程可追踪、可溯源,经得起看、经得起查,有效解决项目单位存在把关不严、指导不力,政策把握不准、过程管理不力、联农带农不好、档案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,通过强化项目档案管理,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。
绩效化——发挥资金效益。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,建立绩效目标管理,事前明确项目绩效目标,事中监督管理目标,及时发现问题、督促整改,推动不断改进工作。为确保项目资金效益发挥,建立了资产运营评价制度,每年年初对上年度衔接资金项目资产运行效益进行总结评价,将资产运营情况纳入年度衔接资金项目绩效考核范畴,上年度项目资金绩效评价、扶贫资产登记管理的情况作为本年度安排项目的前置条件,推动资金联农效益“最大化”。
通过多举措强化衔接资金管理,有效确保了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、特色产业转型升级、群众增收致富,打造了牡丹景区旅游公路沿线乡村振兴示范走廊、培育壮大了“核桃+中药材+中蜂”特色农业产业、带动了全县农户人均增收2000余元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供坚强保障。